陈氏太极桩功撷要

陈氏太极拳的桩功有无极桩、太极桩以及其他桩法,虽势有不同,然中心要旨都是一样的,以自然为法,空灵为要,自然而然,与天地化为一体,感觉在虚无之间。现在以最常见的太极桩为例讲解桩功要领如下。

一:练功环境的要求

首要问题是避风,练功时最好选择空气流通,干燥,环境优雅安静的室内为佳,如果是在室外,要选择在阳光明媚,风和日丽,微风或无风,没有人干扰的环境下练习。

二:着装的要求

着装以宽松为好,尤其腰部不要太紧,肩和袖的连接处够宽,以便手臂能够轻松的抬起来或举起来。鞋要舒适、平底,以方便控制平衡。

三:心情的要求

首先要心情愉悦,第二要心平气和,第三不过于疲劳,许多学员问我什么时候练功最好,我回答高兴地时候,很想练的时候最好。不要强逼自己像完任务一样去练功,这样会心绪烦闷,导致气机紊乱,适得其反。

四: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练功

五:桩功预备活动

1、 首先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,立身中正,放松自然。两眼平视望向远方,如在室内,也以意望向远方,舌尖轻抵上颚,鼻子自然呼吸,下颌微收,颈部竖直以不僵硬为准,肩部放松,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,十指下垂,或双手掌心向里相握于下腹部,胸微内含,两肋有下垂之感,腹部放松,膝微屈,双脚平整落地,两脚平行,屈膝松垮,两膝与脚尖同一方向,臀部略微下坐,总体以站势平稳、自然和协为宜。

2、 两目微闭,由里及外包括肌肉、关节、内脏等全身放松,全身有下垂之感,两脚有沉稳踏实之感。

3、 慢慢的做深长细微呼吸,使意念下沉,清心无念,以自然为宜,在有意无意之间,不能够刻意为之。

按上述要求,经过3~5分钟的准备即可行下步桩功训练。

无极桩功法

此桩为大成拳撑抱桩的一种形式,因手位于胸肩之间,有利于日后向技击桩练功转化,虽训练强度略大于腹位撑抱桩,但因该桩式是基础桩功中较普遍形成,有利于基础练用的环节较多,而难度不大,宜于掌握,出功较快,故选作重点桩介绍。

一、 间架结构

按第三节准备势使身体调至自然舒适后,按下述要求,确定站桩的间架结构:两目前视(注视目的物),下颏微收,正头、顶项、屈膝、溜臀、含胸、圆腹、拔背、松腰、五指分开、指尖内抓、掌心含虚。然后左右两手臂自身体两侧徐徐抬至胸前桩位,手指端距离约为两拳左右,手掌心向胸部内抱,手距胸两拳左右,高度在胸肩之间,意念中饱六撑四、沉肩坠肘;肩要放松,抬手时切戒抬肩;肘宜下坠,并有横撑之意;手指之间要撑开,两腕略有顶意,大、小臂间的肘关节角度应为略大于90度的钝角,手略高于肩,肘应低于肩,两腋含虚,身略后靠。全身各部以放松自然为度,保持肌体外形间架结构不动的静止状态。

二、 精神假借

形体的间架结构确定之后,精神上与外界目的物之间产生关系,确定自身方位,放松、轻灵,意如与大气相呼应,收视听内,万籁寂静。神无牵无挂,体自会松灵。

如习练技击者,应在上述神定的条件下,增加对外界目的物的专注,视其为假想之敌,与自身处于三尺之外,七尺之内危险环境之中,随时有凶恶之敌、毒蛇猛兽向我进击,双方抱殊死博斗之心。精神上宜应不畏强大之敌,树果敢必胜之精神、信念。室外站桩选高大深远之目标,以利养不畏强敌浩然之气魄。室内目标宜小而专注,以利近战而目标明确,精神真实之训练,所谓神备而后意方行。

三、 意念诱导

从养生角度意念诱导应多在意念放松,心情舒适、和悦,怡神处入手,听远方之细微,与万物相融合,气细、静、深长,顶上轻灵,虚空无为,有水中荡漾、气中游泳之意感,自由自在,扫除万虑,默对长空,合于宇宙吸收精气,松静含实,深沉厚重。

习练技击者,意念诱导宜内容切实,与外界目标关系不可丢失,王芗斋先生有“没有已身无物可求,执着已身一无是处”,其意理解为应在已身与外物之间找寻方为正道,即意念中应在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上入手体认,如六面劲、松紧劲、虚实劲、动静劲几个方面加强意念诱导训练内容,由有意识的意念诱导,到有意无意之间的发挥,再到下意识的本能反应,进而求得蓄灵守默、应感无穷的过渡训练过程。所以,《大成拳论》中有“一法不立,无法不容,拳本无法,有法也空”,由有法到无法,“有形似流水,无形如大气”。意念诱导是过程,万法归一,从变中体认“法”,莫形成后天的方法、招数,才能得真法。上述四“劲”不是用力之劲力,应理解为意念诱导之下的找劲、听劲。

“六面劲”即上、下、前、后、左、右劲之谓,如两手臂撑抱即为前后劲。前后劲可引伸理解为推拉劲,上下劲为提按劲,左右劲为开合劲。《大成拳论》中所谓“首先力均整”之说,即为六面力之全面,然非均等之谓,就是抱六撑四非抱五撑五,因为抱六撑四有虚实,轻重之分,方能有“颠倒为用”之实;若抱五撑五形成双重自然反向不能马上发力,如何能练出“应感无穷”、“一触即发”来。而六面劲意念诱导的训练以撑抱劲开始,即以前后劲练。养生桩中加意念时,如两手臂和身体有同时,亦有不同时,首先前后,亦后中含前,前中含后;单项后,劲再从两向同时去体认,分段训练时,左右可不同;混合训练时应从同时不同时中求变化;综合训练时意念错综复杂,变化无定,如前后同时,前后不同时,而后再同时。每次诱导不要有一定归律,每次千万不要一样,这样日久,方能在本能反应上,在无规律中诱发自调反应,以避免形成刻板规律的固定模式和套路,方能练出本能合理、瞬间应变,在日后的应用中出现理想效果。

其松紧劲、虚实劲、动静劲之诱导练用源同此理,习者从正确意念诱导中自会体认其中神奥之处。学为第一步,练为第二步,用为第三步,大成拳的“悟”必须在三者之后方能有得,所以光凭猜想或编造之悟是拳学之大戒;只有经过前辈的口传心授、亲身体认,方是求拳之法。故神宜真切,意应充实。

四、 练功感觉

站桩时出现感觉是必然现象,在练用养生桩功时出现的感觉包括酸、麻、痛、抖、涨、热、沉、牵引、支撑、舒适、得劲等等。出现某种感觉,即表明桩功效果正确与否,也可证实桩功练用已达到某一阶段。练者千万不要有意在练功时去追求某种感觉,或出现某种感觉后,意念过于专注感觉,或意念跟着出现的感觉走,因为意念上应注重与外界的关系。练技击者更应注重与目标的关系。如意念注意感觉,则意念中就失去了神意的目标,或假想中的敌人;神意中没有目标,就没有树敌意识;失去树敌意识,练功时的神意就出现空白,大成拳“只要神意足,莫求形骸似”、“本能恢复,神意为先”、“精神真、意念紧”的原则,就不存在了。没有目标、没有敌人的功法无论怎样用功,也不会把人类的自卫搏击本能诱发出来。所以,练功细微之处的失误会直接导至练用效果的失真,习者千万在原则上不要失去拳学真义。

麻为不通,抖为紧张,酸为过力,痛有时是紧或间架结构不正确,或某处过去伤痛所至。初练者开始习练时,有上述感觉多因初练者不掌握要领或过于追求练功效果,超过现阶段肌体能承受的练功时间所至,再有就是选择了自己还不能练的强度过大的桩功。随着练功时日的增加,上述感觉大多数人均能渐渐好转消除。如经过多日以后,上述不良感觉还不减轻反而加重,这就不正常了,肯定有其形成的原因,这是自己不能解决,一定请教有经验的教练、老师、前辈指导纠正,千万不要硬挺着练,因为不从根本上找到原因纠正错误,是很难解决的,对练功有害无益。所以过去有老师给弟子“看”功之说,而“看”桩就是在学后练功时老师看着练,以便指导、纠正。站桩时如出现热、涨、沉、牵引、支撑、舒适、轻松等感觉均属正常,只不过所达到练功过程和程度不同。

五、 练功现象

养生桩练功时出现一些现象,如打嗝、出虚恭、少量出汗,均属“通”的正常现象。

养生桩练功一段时期后,练者出现睡眠好,进食多,两眼有神,精力充沛,身心轻松,过去的疾病减轻或消失,握拳有力,增加站桩时间也能适应,身有热流走动,均为好现象。坚持练站桩功自会有更高层进境现象出现。

六、 站桩时间

初练时每次站桩时间应短一些,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不同而定,一般一次站桩时间以5分~10分钟为宜,如能很快掌握要领也可增加时间;如站桩到一定时间出现肩臂酸痛,这时就是已接近极限时间,就要收功,停止站桩(由于间架结构不正确不能达一定时间者不属上述范围)。随着练功日期的增加,可逐渐延长每次站桩的时间,一般初步掌握站桩要领者均可一次站桩半小时,如能一次站半小时,不酸不累,再增加站桩时间就容易了。一般养生者每次站桩时间应不少于半小时为宜,当然每次站桩时间长,每天站桩次数多,连续站桩日期越长,效果要越好;但一天如站两次半小时的桩,不如只站一次40分钟效果好,因为一次站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。

七、 收功势

每次站桩结束时的收功也很重要。当站桩时间达到练功时间时,应首先将两手臂缓慢的由桩位放至身体左右两侧,自然下垂,全身放松,然后可微闭双目,放弃桩功的假借、诱导的神意活动,平心定意,自然直立,全身放松约3分钟左右,然后睁眼,结束功法。收功势与养生桩站桩功准备势站姿相同。

站桩前的准备势和站桩结束时的收功应形成习惯,每次桩功习练者不要忽略站桩前的准备和桩功结束时的收功,又利于桩功效果的提高和练功后的调整。大成拳胸肩位撑抱养生桩是养生和技击功法的基础功,练者一定要坚持长期训练,体认细微处,尤其应多重视功法要求、要领和范围的正确性,练用效果自佳。